君联资本陈浩:资本市场已发生深刻变化,企业应做好三方面准备

2022.12.15

12月8日,2022中华股权投资协会(CVCA)年会暨中国PE/VC高峰论坛在线上举行。本次年会汇集了一批中国顶级投资人,深入讨论如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时代下探索破局之道,前瞻发展机遇。

疫情3年,中国的VC行业经历了重重考验,在社会经济环境和行业政策变化的同时,也不断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促使投资人持续思考、探索生存发展之路。过去一年受到国内疫情起伏影响,头部VC机构的投融资情况如何?新项目、续融资的进展怎样?企业家们是否做好“过冬”准备?有何新的战略调整?未来3年,VC们看好哪些行业及细分领域?行业“大咖”们又有什么好提议、新想法,以及对未来有何期待?君联资本副董事长陈浩在主题为《VC看宏观趋势和行业策略》的讨论中,表达了独到的见解。

君联资本副董事长 陈浩

以下内容根据演讲录音整理:

我是君联资本的陈浩,非常高兴有机会跟线上的朋友和同仁们一起交流。君联资本在2022年跟各位一样,经历了这个行业很大的波动和变化。首先,我们放缓了投资的节奏,今年我们完成的新项目的投资大概在40家企业左右,还有30多个老项目的追加投资。

我们花了更多的时间跟我们的企业一起来度过这个非常时期,这里面包括对企业的增值服务,也包括一些企业的退出、IPO。今年截止到现在,我们有9家企业在不同的资本市场上市,包括国内的创业板、科创板,也包括其他的资本市场,像港交所,甚至是最近的纳斯达克。

谈到二级市场对一级市场的传导效应,确实我也有非常大的同感。咱们国内的企业家对这个的认识还是不够,包括对自我估值以及对企业生存能力的认识。我举两个例子,一个例子就是刚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亚朵,它的上市也是等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新冠对旅游业、酒店业的冲击是最大的,其实这一年对公司来讲压力很大。我想象得出来如果没有很好的管理基础和运营能力的话,是很难挺过来的。第二个是我们今年二季度的一个IPO,是在日本上市的一家企业。这家企业是为线下的公众人物提供虚拟元宇宙形象的管理和服务的。它三季度的收入4,000万美金,利润是1,400万美金。

所以说从今天看,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对盈利能力的重视已经远远大过对商业模式的看重,这个跟过去是不一样的。另外从国内A股上市的企业,大家也看到几乎90%以上都是To B的科技、制造类企业,这也说明国内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重视,海外资本市场可能也是同样的观点。过去10年对To C模式的追逐已经完全改变了,这种变化应该引起咱们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新冠以来的两三年,我们跟很多企业做了大量的沟通和服务性的工作,我们反复强调希望大家在三个方面加深认识,更加重视。

第一,提升在恶劣环境下或者高度不确定环境下的生存能力,这里面包括更加重视企业的现金流,更加专注自己的核心业务,还有很重要的一些管理和债务方面的选择;

第二,更多探讨经营运作管理方面的心得和经验的传承,通过自我调整,适当的收缩,更高效地来运作业务,从过去的亏损逐渐走向盈利,从过去拼命投入扩张走向一种经营管理的平衡。回想这三年,我们对新冠的判断也是有一个过程,实际上对企业困难时期的生存能力以及经营管理的这种考验还是非常之强。希望我们的企业家能够把困难估计得更足更充分;

最后,关于融资,我们觉得企业在今天这个环境下应该充分准备好再出去融资。过去我们讲小步快跑,一年多融几轮,但是从今天看这个情况完全变化了,一定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对你的估值、对你自身的业务有了合理的预期,对未来有了一个更清晰的发展思路,这个时候出去融资,金额也更加合理。这些都是我们给企业提供的一些建议,希望企业家充分理解,也高度重视。

从我们投资项目的方向来看,主要有三个:

1  碳中和,以节能环保、环境友好、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科技创新型公司;

2  自主可控的科技创新,尤其在新材料、设备装备、半导体这些方面,我们高度关注;

3  国际化。我们希望企业能够更好地跟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结合起来,走出去、国际化。

这三点在二十大报告里也都有提及,我们希望在二十大报告精神的贯彻落实方面多做工作。

站在行业的角度提两点具体的期待,第一,是跟退出有关,美国的资本市场很难回到以前,将来这个角色可能要落到香港资本市场的身上,所以香港联交所在以后中国创新经济当中所要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我是很期待的。希望能够真正把香港的资本市场办好,让中国的创投在新的形势之下,在A股以及香港的资本市场都有一个好的退出渠道;很期待香港18C这些新的规则,能够让中国的创新企业有一个好的上市融资渠道。第二,我们在募集人民币基金的时候,感觉到来自民间的资本相对比重越来越小,国有资本,包括国家各级政府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期待在这种形势下,保留这个行业里边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市场化的机构在合适的土壤上生存得时间更长,做出的贡献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