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联资本:优中选优,深度赋能,陪伴企业穿越周期
本文是基于君联资本医疗投资团队对于近期生物医药赛道资本市场变化、产业趋势、投后赋能等话题的讨论而形成的总结,特此整理成文,与大家分享。
01
如何看待近期资本市场调整
对大健康产业的影响?
受美元加息、疫情退潮等因素影响,2022年美国生物科技(Biotech)公司的IPO发行数量和融资规模较2021年下降了90%,投资市场骤冷。市场上的资金供给还在,知名风险投资机构Atlas Venture数据统计显示,2021-2022年,美国医疗健康头部VC共募得约400亿美元。按照一级市场的投资步伐,这些资金会在之后的五年内投入市场。但是资本会更强调“优中选优”,Biotech在获取投资方面“贫富分化”会更加明显。
在中国,我们也观察到了这种趋势,即头部基金追逐头部Biotech企业。很多Biotech企业可能会在今年面临更加困难的资金状况,去年只是难以获得融资,今年是真的账上没钱了,甚至会有部分Biotech公司面临清算。
与大药企合作,对于美国和中国的Biotech都非常重要。辉瑞、强生、诺华等大型跨国药企(MNC)在市场并购方面非常活跃。最近辉瑞官宣400亿美金收购ADC龙头Seagen。Atlas Venture还对2021年全球销售额前十的药物进行了统计,其中有八款通过并购获得,六款在临床前就被纳入大公司体内。国内Biotech也纷纷与MNC以及国内大型药企积极沟通合作可能性,目前并购交易并不多,联合开发、联合推广是更常见的合作方式。
总之,今年市场会复苏,但不会特别乐观。对于Biotech企业来说,首先需要“小步快跑”,持续融资;第二需要尽快推进临床,用临床数据去吸引资金,提升估值;第三是创造联合开发等合作机会。
02
新环境下,大健康产业哪些趋势
受到君联医疗团队关注?
中国市场存在庞大需求和不断增长的支付能力。到2030年,中国25%的人口年龄在60岁以上,意味着在心血管、肿瘤、代谢等主要疾病领域,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患者人群,而这些人的支付能力也在不断增长。
鼓励创新:中国创新资产数量和质量均稳步提升
我国政府坚定鼓励创新,政策支持、资金到位以及人才回流将有利于构建起健全的生态圈。最近三五年,中国大健康板块或者Biotech细分赛道,在一级市场融资总规模,已经超过欧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地区。如果看全球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分布,中国研发总部数量在过去三年快速攀升,虽然绝对数量与美国仍有很大差距,但已在快速赶超欧盟。如果将out-license作为衡量中国资产质量提升的标志,可以看到中国向海外进行out-license交易的数量也在逐年提升:金斯瑞传奇生物向强生授权的BCMA CART,成为中国资产在海外产生显著销售收入的优秀代表;科伦博泰向默沙东授权一系列ADC资产,代表龙头跨国药企对其ADC技术平台的认可;康方生物向Summit授权PD-1/VEGF双抗,获得5亿美金首付款,总交易金额50亿美金,刷新出海记录。据某自媒体统计,截至2023年5月13日,今年中国药企完成了20多笔出海交易,总金额超150亿美元。
支付改革:针对创新资产,提升医保覆盖,改善支付能力
带量采购等措施让公立医保经费实现腾笼换鸟,缩减对有多家供应商的药品、器械、诊断产品的覆盖,提升对创新资产的支付。按病种付费等模式落地,长期推动药耗使用贴近临床真实获益、诊疗路径向标准化发展。商业保险逐渐起量,为公立支付体系提供补充。
当然,从单个资产不同地理区域的收入构成而言,北美占50%,欧盟占20%,中国10-15%,剩下是其他市场。因此创新资产出海能力非常关键:一方面,如果想在欧美产生显著收入,必须产品本身“能打”,且能有效建立当地团队或合作机制,才能将临床研究和商业化推进得力;另一方面,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市场越来越受到重视。
IQVIA对中国整个医药市场的增长速度进行了预测,未来五年,创新药物市场的增长预计将达到5.7%,引领整个中国医药板块;非原创品牌、OTC产品以及仿制药增长速度都远不及创新资产。因此我们仍然需要坚定地投资于创新领域。
进口替代:不确定性环境下的供应链安全问题
过去几年,由于外部环境变化使得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加剧,从事制药上游设备及耗材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公司成为了热门投资主题之一。从国计民生角度,这些公司保证了创新生态稳定性,防止“卡脖子”发生。从市场容量而言,很多上游产品处于“小而美”赛道,需要横向、纵向拓展业务。另外,这里的优秀企业在服务本土的同时,往往积极布局海外。
服务全球:中国CXO深入整合到全球供应链
CXO板块是君联资本长期关注的投资主题,我们看好其中长期发展。首先,国内CXO企业具备全球竞争力,不仅因为在人才产业链、服务性价比上有明显优势,而且已经有一些中国的CXO龙头玩家,在海外市场积累了品牌和客户。
大国竞争的影响会一直存在,但产业是否完全脱钩,与行业内玩家的竞争力和产业链整合的深度相关。与海内外客户交流发现,在速度至上的IND和早期临床阶段,欧美客户仍然会在全球寻找CRO的服务提供商,中国CXO会因为排期、性价比等各方面优势获得订单。在注册临床阶段和商业化阶段生产阶段,供应链安全变成关键。此时,中国CXO在地运营就变得非常重要。如果在美国建厂,成为“家门口”的供应商,大多数客户会公平地看待中国CXO供应商。
总之,我们感觉大健康领域的“脱钩”不容易像芯片领域那么彻底,因为它的创新分散程度很大,且国际间产业链交互程度已经很深。在未来的三五年里,头部CXO玩家在目前全球10%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有可能进一步增长。
消费升级 随着人们支付能力和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的疾病领域,比如自身免疫、疼痛、皮科、眼科等开始放量。这些领域的产品和服务,部分是自付市场,不受医保限制。
后疫情时代的消费复苏,会给带有消费属性的医疗服务、产品带来更大刺激。
03
如何通过投后赋能,
帮助企业穿越周期?
参考Moderna、Genmab等全球头部玩家,Biotech可能需要10-20年时间,数次浮沉,才能迎来技术和商业模式价值爆发。在陪跑过程中创造价值,并帮企业避免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体现了基金之间的差异化。优秀的企业挑基金,挑的就是基金在钱以外还有怎样的赋能价值——基金是否支持甚至促进企业追求更大愿景、基金能否在关键决策上提供有价值的意见、企业遇到挑战时是否可以帮忙。
君联医疗的投后服务,形成了“管理+业务”双轮驱动的生态圈赋能模式,以项目制的方式,调动整合内外部专业资源,为企业提供立体的增值服务。以超过150家医疗健康被投企业为核心,我们建立了一个包括科研院所、医院、跨国药企、上市公司、行业专家等各方资源的医疗生态圈,向被投企业输出管理经验和业务资源,同时不断激活生态企业间的互动与合作。
从管理赋能来看,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设有专门的顾问团队,为企业提供管理、财务、法律方面的专业建议和资源对接。每年举办的企业发展研究院CEO班,系统设计的课程体系帮助CEO建立起企业经营管理的认知框架,其中财务顾问的“商战沙盘”课就深受被投企业欢迎,在妙趣横生的游戏中将“业财结合”的理念注入管理者心中。同时还有针对企业个性化问题的一对一咨询和培训,比如君联医疗生态圈中很多制造型企业都接受过我们引荐的精益生产专家的服务,相关专家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精益生产的理念,还全程参与制定计划、监控执行、复盘改进,帮企业实现产能放量、业绩提升。
从业务赋能来看,“产业出身”的投资团队不仅参与到企业战略制定和策略讨论,需要时还会亲自下场,帮助企业在关键事项上渡过难关或实现突破。
围绕创新药、器械、诊断产品“研产供销”全生命周期,君联投资了研发型CRO、临床前CRO、临床CRO、CDMO等一系列服务型公司,以及配套的实验室和生产设备、耗材,包括质谱、单细胞分选设备、配液袋/储液袋、培养基、纯化设备、过滤膜等。我们不仅会把这些供应链伙伴按需推荐给被投企业,更会深度参与被投企业关于临床方案、BD策略、资本化规划的讨论,协助企业跟临床研究中心、大型药企、头部投资银行/券商等对接和沟通。借力我们投资的Etana、Rxilient等一系列海外注册和商业化平台,我们帮助生态圈内企业走出国门,进一步打开商业化想象空间。
总之,业务团队实时和企业家保持沟通,发掘需求,对接资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里程碑保驾护航。
君联还积极促进生态圈内企业之间相互赋能。围绕创新药和器械的全生命周期,君联投资了研产供销一系列上游服务和产品公司,并积极促进他们为生态圈内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围绕一些企业发展的共通问题,比如并购后整合、海外扩展经验、企业管理体系和文化搭建等方面,君联积极组织企业间进行小范围闭门会分享,也会组织大家到龙头企业“取经”。
—结语—
总之,中国大健康创新生态已经日趋完善,阶段性的资本寒冬导致泡沫出清、行业洗牌,也是倒逼产业升级;美国大健康产业也经历过数个类似周期。在此过程中,优秀企业会穿越周期,让更多产品和服务惠及中国人民,乃至走上国际舞台。通过资金、管理、业务的立体赋能,君联资本希望构建起一个资源丰富、合作活跃的医疗创新生态圈,和优秀企业家共同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