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内外”并举 丨《报告》解读⑦

2023.05.24

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偏高;“大销售”团队的稳定性不足;科研与市场“双轨制”,技术转化落地难;算力成本高昂;客户所在行业的政策风险……面对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数字经济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报告从企业内生能力建设和外部政策资源利用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行动建议。

01

通过“两力两化”加强内生建设

提升综合实力

经过实地访谈十余家数字经济企业,报告发现,企业通常会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偏高;“大销售”团队的稳定性不足;科研与市场“双轨制”,技术转化落地难;算力成本高昂;客户所在行业的政策风险等。

面对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问题,建议企业通过 “两力两化”加强内生建设,提升综合实力,以减轻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

“两力”是指产品力与创新力。

产品力指对目标客户的吸引力,满足客户核心需求,打造产品核心技术优势,使自身产品成为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创新力是指产品能够不断更新迭代升级,打造自主创新能力,深度并有效地挖掘客户需求,与科研院校密切合作,从需求端倒推科研方向,从而实现技术的有效转化。

通过企业“两力”建设,最终提高企业管理和运营能力,完善销售模式,规避诸如团队出走等管理风险;利用知识产权工具、取得国内或国际相关管理体系认证级产品认证,打造产品“护城河”。

“两化”是指商业化与规模化。

商业化指避免技术的“曲高和寡”,要将技术落实到具体的应用场景。若营收占比较为集中于某一大客户或某一领域,必然会扩大产业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可通过深耕垂直细分领域来拓宽行业应用场景,减轻政策风险,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规模化是指产品通过灯塔客户验证后,更大范围的扩大到中小企业,与市场参与者共同打造生态圈,提升市场规模。发展数字普惠化,在为大客户提供标准产品的同时,开发轻量级或者模块定制化产品,使更多中小微企业受益,提升企业品牌和社会价值。

02

转化政策为生产力

整合资源生态化发展

对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现阶段仍离不开国家的各类政策扶持。企业需要学习利用好国家相关的政策,将优惠转化为产能效益。

首先,要充分了解国家数字经济培育扶持政策,建立长期发展计划,将财税、金融、技术、产业、人才、用地等优惠工具高质量用到实处;第二,在取得相应的认证之后,积极宣传自身的优势,打造品牌效应;第三,通过线上线下多样化的渠道建立数字产业关系网,积极探索与现有优势发展相关的产业,共谋发展。

数字经济是由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及治理高效化等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数字经济企业生态。数字产业化,本质上是为整个数字经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及解决方案,而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参与者也会不断提供用户反馈和数据反哺,帮助企业继续完善产品,这样的“企客沟通“方式有利于为数字经济企业营造更良好的发展生态。

除了产业内部资源整合外,外部拓展也是数字经济企业生态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企业从以下方面展开行动:

01 积极参加国家建设开发

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智慧园区、产业规划、区域建设等数字化开发项目对数字企业来说不仅减轻转型负担,还能共同创造更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国内数字经济环境,提升我国数字化水平,是一项一举多得的企业数字化拓展活动。企业可通过与区域产业协作,开展跨区域、跨领域、跨学科等多方面的合作,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创新链条融通,更多参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推动重点区域创新发展。

02 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对企业提高在国内外行业中的话语权有着重大的意义,还可以间接为产业发展打造更宽松的市场环境。企业通过参与行业标准和政策编制,帮助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巩固行业优势地位,实现引领行业发展的目标。

03 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合作

数字产业化终究是一项依托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发展的经济活动,现阶段想要在技术上保持领先或缩小差距,离不开国际交流。通过与国际数字经济组织交流合作,一方面可以展业务范围,吸收国际先进资源,实现自有产品“走出去”,技术、人才“引进来”;另一方面,可使企业掌握自身技术水平和市场位置,拓宽企业的发展视野,对深耕国内还是借助“一带一路”拓展海外市场有较为适当的判断。

04 践行企业社会价值

数字经济普惠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企业应当积极响应号召,广泛参与高校合作(人才培养)、数字乡村(数字欠发达地区发展)、数字发展环境治理等业外活动,弥合数字鸿沟,实现数字经济普惠共享,真正实现企业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