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把握中国经济新机遇——君联资本CEO CLUB第二十三届年会侧记
12月7日,以“创新发展,把握中国经济新机遇”为主题的君联资本CEO CLUB第二十三届年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君联资本所投企业CEO、LP代表等近500人参加了本次年会。年会上,专家学者分享了对经济、政策、技术趋势的看法;来自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能源、医疗等领域的企业代表就如何抓住机遇创新发展分享了自身实践和体会。本届年会围绕“自主创新”“数智化”“国际化”三个热点话题设置了子论坛,嘉宾观点激扬,智慧碰撞,为与会者带来了宝贵的启发和借鉴。
01 君联资本李家庆:驭变谋新,韧性前进
君联资本总裁/执委会成员李家庆结合君联2001年创业至今所经历的外部环境变化,与企业家们分享了对当前创业投资环境的看法,并就如何应对中长期变化提供了建议。
李家庆表示:2020-2022年,君联不断强调“务实聚焦”,保持“短期保守、中期理性、长期有信心”的心态。2023年,在继续坚持“早、新、硬”“难、大、长”的投资策略基础上,君联投入更多精力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创新和国际化。面对中长期发展范式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民营科技企业要保持长期生命力的关键,一是创新,二是韧性。在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企业要对自己的“家底”有清晰的认知,并有灵活应对不同情形的Plan B。李家庆表示,君联希望与各位民营科技企业家、创业者并肩战斗,保持初心,韧性前进,“路虽远,行必至;事虽难,做则成”。
02 北大国发院姚洋:中国经济的复苏逻辑
“看中国的经济,一定要政治、经济联动来看。不理解背后的深层逻辑,很难把握准中国经济的方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从政治经济学逻辑入手,抽丝剥茧地分析了当前经济恢复经历波折的原因。
姚洋表示,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在新时代进行矫正。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就是明显的两个例子。这一系列矫正措施背后有一个点,就是长痛不如短痛,如果不去做那些矫正,很多问题越积越多,最后会形成大问题,现在把这些问题都解决,短期内经济要承压,但是比长痛要好。这些要靠“结构性办法”来解决,甚至要靠改革来解决,这其中如何找到平衡点是治理的艺术。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好,中国经济仍然能够行稳致远。
03 社科院张宇燕:百年变局之世界与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作为切入点,提出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大国博弈加剧,世界各国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他指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要用宽广的历史视野和战略高度来把握整体、全局和本质。关于百年变局中的世界与中国,张宇燕基于长期、中期和短期三个维度讲述了影响国际形势的诸多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问题、人口老龄化和族群失衡、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国际金融体系变化、货币政策转向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解读,张宇燕以宽宏的国际视角,清晰生动地刻画了一幅“百年变局中的世界与中国”画卷。
04 清华大学唐杰: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现状和未来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唐杰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现状和未来》为题做主题分享。他总结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历程,并对大模型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唐杰表示,预训练大模型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设施。我国在大模型上的研究还有空间,也需要继续努力。目前来看,亟需建立以中文为核心的自研大模型。唐杰及团队推出的GLM系列模型把千亿基座模型、有监督指令微调、人类反馈强化学习这三个阶段相对压缩了时间,并在算法方面进行了创新,提出“自回归填空”。在2022年斯坦福大学基础模型研究中心对全球30余个开源模型的评测报告中,GLM-130B作为亚洲唯一入选模型,在准确性和公平性指标上与GPT-3 175B(davinci)接近或持平,鲁棒性、校准误差和无偏性优于GPT-3 175B(davinci)。谈到通用人工智能的未来,唐杰表示,2024年或将成为AGI元年。未来AI通过自我学习有望实现超级智能,在价值观、道德观上和人类实现超级对齐(Superalignment),探究科学规律、世界起源等终极问题。目前我们只是站在起点上,AGI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5 对话
三位专家分享后,与会者意犹未尽。在对话环节,李家庆作为主持人,带着大家的问题与三位专家学者展开对话:目前调整带来的“波动”是短期的还是中长期的?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科技投资能否取代土地财政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中美之间的大国博弈会走向何方?是否存在中国特色的AGI以及AI大模型发展道路……
“很多问题都是长期形成的,矫枉过正出现一些局部的、短期的损失在所难免,对此要有心理准备”“要相信市场,该市场化运作的就应该交给市场去运作”“达成世界多极化理念共识的基础还是经济、科技等实力的不断接近,当大国之间相互依存程度越来越高时,才有可能看到一个真正开放、和平的世界”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开放的科学研究是探究本质的关键;但工程落地是有国界的,在实现AGI的路上有很多不同的技术选择,未来若干年,我们会在算法方面下更多功夫,希望能反过来引领芯片的发展”“人类大部分的害怕都是对未知的恐惧,当我们了解了AI、AGI的本质,可以通过早布局、更努力,来逐步实现同步,甚至超越。”
| 银河航天徐鸣:新格局下空天产业发展机遇
银河航天致力于通过敏捷开发、快速迭代模式,规模化研制低成本、高性能卫星,打造全球领先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星座,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天地融合通信网络。银河航天董事长/CEO徐鸣分享了对空天产业发展趋势的洞见。
徐鸣认为,在空天产业规模化、星座化、低轨化、低成本化的“四化”趋势和摩尔定律的加持下,全球太空经济的价值将在2040年达到万亿美元规模。基于对科技发展周期的剖析,徐鸣提出全球发展红利,越来越取决于大国重器级别的科技创新。对于身在其中的创业者,徐鸣认为坚持科技创新需要情怀和勇气,同时应有长期奋斗的决心,他提到“十年磨一剑”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大国重器级技术创新发展的自然规律,是科技创业公司应有的一种态度。
| 论坛
企业在追求自主创新的过程中,碰到的挑战和应对的思路有哪些?企业的自主创新,应该更多以实操驱动为主,还是以技术驱动为主?创新与外部合作有很深的关系,如何在自主创新过程中,辩证看待“自我为主”和外部合作之间的关系?……
在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葛新宇的主持下,银河航天董事长/CEO徐鸣、图灵量子董事长/CEO金贤敏、芯来科技CEO彭剑英、中盛溯源创始人/CSO俞君英、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执委会成员周宏斌,结合对市场的观察思考和自身实践,就企业自主创新相关议题分享了看法。
我建议创业者可以在原来“定方向、找人、找钱”的“三板斧”基础上,继续做到“推政策”,去推动创业领域政策性的调优。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这个时代,也没办法去躲避这个时代,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适应它。作为创始人而言,首先要确保公司活下来,这是最低也是最高的纲领。我们也有个概念叫微创新,科技创新的尺度可以衡量把握。公司有自己的企业战略,然后在这个企业战略之下,我们再拆解出技术战略,最终会奠定你的技术信仰,你的方向到底是什么,你到底相信什么。
关于自主创新,我自己有一个说法叫“不可能之三角”,第一是护城河很高,第二是市场空间很大,第三是产业落地。在技术导向比较明显的硬科技行业,自主创新还是要先底层(技术)、后市场。对于自主创新和外部合作,我们要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把不擅长的事让外面更擅长的人去做。我们经历过这个过程,所以我从没像现在这样笃定,我们要把自己擅长的事做成护城河。
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做的东西一定要有竞争力,客户真的愿意掏钱买,这样才有活下去的基础。市场和技术都很重要,相辅相成,可能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重点,或者比例会不一样。作为一个初创公司,如果技术积累,或者产品的护城河一点都没有,那么就没有市场。我们秉承的原则就是尽量把产品做成通用化,从非标需求中提取共性特征,融入产品竞争力。专注做我们自己的事情,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大家才能更长期的双赢,而合作伙伴当中,我们最在意的就是一定要有非常开放的心态。
像很多自主创新的企业一样,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人才问题,这也是中国所有需要大量科研投入的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成立企业首先肯定有一个目标市场,然后为了这个目标市场,用技术去生产产品。对于创新企业来说,研发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多的技术,这样会有开拓性的市场,从而形成正面反馈。从时间成本还有资金成本上,能寻求外部合作的尽量寻求外部合作,但是对一家创新型企业来说,最核心的技术,肯定要自己去掌握。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企业家自身的成长。现在融资环境不是特别友好,没有技术创新是很难融到大量资金的,创业者需要审时度势,阶段性将企业账上资金搞充裕。节奏问题很重要,如果一家企业自主创新的边界很宽,说明所处的产业不成熟,这对一个初创企业是很危险的,这时候应该要放慢一些节奏,要等一等、多融钱;如果我专注自己擅长的,其他的东西产业生态都是很成熟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快,因为外部都成熟了,如果慢了对手就超越了。
| 智谱AI张鹏ChatGLM3:模型、平台与App
智谱AI致力于打造新一代认知智能大模型,专注于做大模型的中国创新。智谱AI CEO张鹏结合全球大模型领域持续“狂飙突进”的发展态势,介绍了生成式AI的技术演进路径以及智谱GLM系列模型的优势特点,阐释了其自研第三代基座大模型ChatGLM3在多模态理解能力、代码增强模块、网络搜索增强、Agent智能体能力等方面的迭代升级,并向大家演示了生成式AI助手智谱清言。
张鹏表示,智谱AI最大的特点就是算法模型的自主研发,目前已经基本做到了与Open AI全线模型产品的对标,并在中文能力上更具优势。智谱AI非常重视开源生态的建立,希望前沿的技术研究可以赋能合作伙伴与上下游生态,支撑千行百业一同步入生成式应用的第二阶段。
| 论坛
在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执委会成员陈瑞的主持下,智谱AI CEO张鹏、海致科技集团总裁杨娟、云轴科技董事长张鑫、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朴焌成结合企业运营经验和行业深度洞察,就数智化赋能创新与成长分享了看法。
通用基座大模型和行业模型,在我看来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这就好比一个学生的培养,在本科时先通过通识教育建立基本的学习技能和方法,之后再在某一个专业方向深造,系统性学习高深的知识,这个过程是叠加的,而不是平行的。在商业层面,我们聚焦于通用基座大模型,而各行各业的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去“生长”,构建起整个生态。定制化最本质的挑战在于成本偏高,希望未来借助大模型解决这一问题,定制化和标准化的“矛盾”也将不复存在。
多数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已基本完成,具备进入到数智化的基础。政府领域和金融行业在数智化道路上相对领先,能源行业也走得比较靠前。对于相对成熟的领域,好处在于不太需要教育客户,但通常会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对于发展中的领域,核心在于引导客户意识到自身对数智化的需求,一旦成功,能够建立先发优势。数智化一定要结合业务场景,海致在产品层面有清晰的分层,从而实现行业化产品的沉淀,这也对产品的设计开发、组织能力建设提出了要求。
云计算出现后的核心变化在于资源池化,客户根据业务动态对资源进行组合划拨。在数智化转型中,云轴科技为客户提供一个标准的云底座,统筹各种资源、承载各类业务。对于IT主要服务于内部的企业,其规模增大将带动公有云的使用成本不断提升,自建私有云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底层软件,如果只有10%的客户需求不满足,说明产品还不够成熟、需要迭代;当然部分产品也需要开展定制化,但管理方法会有所不同,我们不会用高费用的团队去做低毛利的业务。
韩国云服务市场规模约120亿美元,其中韩国政府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体普及率约60%;日本云服务市场接近韩国的三倍,约320亿美元,普及率只有40%,主要是由于日本大企业的子公司提供了定制化服务,以往日本政府相对保守,但疫情过后日本政府的积极性显著提升。韩国初创企业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通常会先和大企业合作,验证产品和服务;二是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云服务、AI在日韩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君联希望搭建一个国际合作的平台,为企业链接资源。
| 先导智能王燕清:全球智造引领新能源未来
先导智能作为新能源智能装备领域的全球化先行者和引领者,以客户为中心,积极进行全球化战略布局,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服务提供商。先导智能董事长/CEO王燕清介绍了公司聚焦“新能源+高端装备”,围绕产业链延伸进行业务领域布局,从2020年开始坚定地推行全球化战略,已在全球成立15家分子公司。
谈到先导为什么坚持全球化战略,王燕清认为,中国新能源电动车已弯道超车,产业技术全球领先,但欧美仍旧是主要消费大国,未来欧美动力电池增速或将快于中国。在搭建全球服务网络的同时,先导智能注重海外合规体系建设,搭建了全球供应链质量体系,以最严格的质量标准服务全球客户。关于公司长期的发展定位,王燕清介绍先导智能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竞争力,让中国智造在未来仍能主导新能源产业的全球化进程”。
| 论坛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到今天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国际化的环境在调整,二是我们的国际化逐渐升级,从传统制造业走向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世界不同地区市场的真实需求是怎样的?在不同地区差异化文化、语言、法规下的国际本土化如何落实?国际化实践中企业面临哪些挑战?……
在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洪坦的主持下,先导智能董事长/CEO王燕清、康联达健康CEO李克英、金斯瑞蓬勃生物董事长柳振宇、永臻股份董事长/总经理汪献利、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执委会成员王俊峰结合外部环境洞察和自身实践,就新形势下的国际化战略分享了看法。
中国企业出海,光提供高性价比是不够的,创新应该还是第一位,特别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定制化的创新能力。以先导的装备为例,都是根据海外当地的特点开发创新的设备,比如低能耗、小型化的设备。此外,我们要帮助客户提升竞争力,通过我们的工厂系统,帮助客户优化产品工艺、提升产品合格率,帮助他们创造价值。也不是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产品都适合国际化,如果生产已经基本实现高度自动化,那么到国际上开设工厂之类的布局没问题。对于先导智能而言,我们最终决定不是完全地“走出去”,而是建立海外的交付能力、服务能力。
中国的医药产品很适合新兴国家,尤其东南亚、中东、南美,因为真的是价廉物美。但是为什么医药行业的产品出海困难?因为医药是一个高壁垒的产品行业,特别是不同区域国家对注册的要求相对严格。为什么康联达要在新加坡去建立一个CDMO的工厂?一是当地市场能提供非常高效的生产,二是在地缘政治风险下,我们需要考虑供应链的安全问题。在国际化过程中,人才问题也是要重点考虑的难题之一,像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地区,人工费用比较昂贵,但近期中国与新加坡免签30天等相关政策出台,也能看出政府在支持跨国交流这方面更加开放。
在生物医药行业,“国际化”一直是过去多年的一个关键词,这既有主动也有被动的因素。对于企业而言,首先是有没有把这件事情想清楚,有没有足够大的决心,有没有把它作为一个战略的方向。如果这个答案是“是”的话,那么要看当前的资金储备够不够,因为海外建厂成本非常高,特别是运营成本和人力成本;同时,隐性的问题也较多,比如在本地能不能招到和管理好优秀的人才?对于当地的法规,能不能真正的理解透?跟政府如何打交道?对于一个从中国走向世界的企业而言,面临的挑战非常大。从整个生物医药行业来讲,中国企业过去十几年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光靠性价比是没有用的,真正的有差异化的创新,是我们走向海外的一个基础。
我们是跟着产业链一起出海,为了配合光伏新能源企业在海外产能的布局。未来的中国制造,可能会分成两端,一端是中国国内的中国制造,另一端是海外的中国制造。新形势下地缘政治、逆全球化的一些影响,也确实给我们出海带来挑战和机遇,挑战主要是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会遇到人才的问题、文化融合的问题、外汇资金的问题、技术的问题等等;机遇方面,目前中国的制造水平,特别是在类似光伏这样成熟的产业中,在全球已经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在国外需求很大的情况下,对于国内行业内的企业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国内的市场特别突出的特点就是“卷”,竞争过于激烈。特别在医药行业,企业如果只是押宝在国内的单一市场,风险是比较大的,没有一些海外业务做对冲,一旦国内市场出现拐点,到时在战略上就很难去做调整。市场上有一种说法:未来可能的格局是“本土市场解决吃饭问题,海外市场解决吃肉问题”,这本来是一句玩笑话,但今天看来可能是具有现实意义。另一个方面,服务贸易的国际化、知识产权的国际化,在今天的环境下对于企业国际化的战略能力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甚至是生死攸关的。
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执委会成员陈瑞主持本届年会。陈瑞表示:君联资本自2001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积极主动的增值服务”的核心业务策略,追求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致力于通过资本和管理的帮助,促进企业的创新和成长,推动产业进步和社会发展。君联资本CEO CLUB年会作为增值服务的重要形式,已坚持连续举办23年,君联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持续与投资合作企业探讨趋势,深化合作,实现共同成长。
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葛新宇、董事总经理洪坦主持子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