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引领,构建发展新动能——第二十四届君联资本企业家年会侧记

2024.10.28

10月24日,以“新质引领,构建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君联资本企业家年会在杭州举行。君联资本所投企业CEO、LP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本届年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教授、清华大学陈劲教授等重量级嘉宾,就技术前沿趋势、科技政策导向等议题,发表了深刻见解。来自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优秀企业家代表就国际化战略和提升技术竞争力分享了自身实践和体会。整场年会,嘉宾观点纷呈,智慧火花频现。来自一线的鲜活案例,为参会者提供了启发与可借鉴的路径,更为企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执委会成员周宏斌代表君联资本、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郭云伟代表余杭区和杭州未来科技城分别为年会开场致辞。

01 君联资本李家庆:坚守初心,创新引领

君联资本总裁/执委会成员李家庆以“坚守初心,创新引领——变革时代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发表演讲。他分析了宏观环境变化及变革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并就如何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分享了看法。

君联资本总裁/执委会成员李家庆

李家庆表示,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十年是科技革命的关键期,创新催生的生产力变革和生产关系重塑,将推动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就如何把握变革机遇,李家庆建议民营企业要坚持“真创新”,站在全球的视角,站在产业链的视角,站在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视角,做长期可持续的底层创新。他还提醒企业家们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努力进化为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企业。作为投资人,他强调,初心和创新同样重要——君联既要主动变革,避免“看后视镜开车”,逐步转变成为相应资产配置和科技创业专业服务机构,力争成为科技创新产业的“基础设施”之一;也要不忘初心,坚定“长期价值创造”的基本信念,坚守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定位,才能够为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

02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AI 2.0和产业变革

中国计算机应用专家、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原校长潘云鹤教授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变革,介绍了AI 2.0关键理论与技术及其在智能城市、医疗、制造、农业等产业的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

潘云鹤指出,中国下一代人工智能的规划技术,分为两类智能模拟、五个新方向,大数据智能的发展将促进科研水平升级和产业合作优化,跨媒体智能则会引起文艺产业的变革,加上自主智能与智能产品崛起、群体智能和平台经济的快速成长、人机融合增强智能与脑机接口的技术突破,可以预见AI 2.0将在促进我国产业变革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03 清华陈劲:新质生产力视野下的创新创业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以“人类的美好生活取决于创新的数量”开篇,解读了新质生产力的相关内涵,分享了“创新者精神”的概念与内涵,并分享了拥有创新者精神的国内外优秀企业家案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

他指出,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企业家要勇于创新,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和引领者。在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基础上,陈劲分享了“创新者精神”的概念,以达芬奇、爱因斯坦、特斯拉、本田宗一郎、瓦特等拥有创新者精神的国外人物案例展开,延伸到王选院士等中国科研工作者和企业家的创新故事,生动解读了“创新者精神”的内涵。

04 企业家论坛之一:探索国际化战略新思路

PART.01 阳光电源曹仁贤:可再生能源技术展望及全球化路径

阳光电源秉持“让人人享用清洁电力”的企业使命,以“成为清洁电力转换技术全球引领者”为愿景,致力于提供全球一流的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分享了对可再生能源技术及市场的展望,并分享了阳光电源的全球化路径。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

曹仁贤认为,低碳化、数字化、分布式将成为未来能源发展主趋势,新质生产力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让低成本清洁能源电力走进千家万户。关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路径,曹仁贤分享了阳光电源海外布局经历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和探索;第二阶段聚焦产品策略与销服一体化;第三阶段围绕组织及管理夯实,包括本地化运营与全球化的制造、供应链和管理布局;第四阶段推动文化融合及品牌发展,第五阶段实现更长远的目标。针对全球化的风险和挑战,曹仁贤分享了六点经验总结,包括市场洞察、战略重心、治理机制、全球运营、品牌定位和创新驱动。他最后提到,国际化的成功最终还是要靠创新,要做到产品和服务持续领先对手。

PART.02 论坛:探索国际化战略新思路


企业在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如何找到国际化的节点、如何进行市场布局?面向海外客户的市场开拓,有哪些方法和经验?与海外代理商的合作,有哪些注意点和经验教训?海外团队如何建设?国际化的团队如何管理、中外跨文化融合如何实现?……在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执委会成员王俊峰的主持下,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爱迪特董事长/总经理李洪文、臻驱科技董事长/总经理沈捷、Rxilient CEO Paul、汉朔科技VP关磊,结合对市场的观察思考和自身实践,就国际化战略相关议题分享了看法。


出海也需要借助外部能力,找外部代理商是第一步,初始阶段往往必须要找代理商,这是渠道上的合作模式,是企业出海必须要走的一步;当你自己能做市场的时候,代理商和你是什么关系?竞争还是合作?与代理商的关系,我们一直秉持着合作共赢的原则;要不要做合资?这个一定要谨慎,大部分的合资都是失败的,利益博弈带来的消耗也是巨大的;国际化公司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怎么管理?国内的价值观不能简单地通过文字翻译过去,要结合海外当地情况对价值观进行适应和改造,这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此外,价值观的传递还要匹配行为准则的管理,然后是流程制度的规范。

在爱迪特的国际化开拓过程中,第一阶段是出产品、找客户;第二阶段是拜访当地客户,后面改为选择高品质的代理商进行突破,引入优质KOL;第三阶段开始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团队,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核心负责人,否则很难发展起来。国外怎么找到合适的人?国内国外怎么配合协作?能否不断开发新产品?这些都是当前阶段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也在思考海外合作的事情,但还没有真正采取行动,也有比较多的顾虑和担心,后面也希望找到靠谱的合作伙伴。国际化团队的目标和考核管理很难,冲突往往来源于目标不聚焦,需要加强团队的统一认知,无论是线上经营分析会还是线下交流大会,要让各个地区的管理者都参与进来,加强交流互动。


出海而言,如果做低端制造业出口,那么只看性价比即可;但我们所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欧洲已经在加关税,这是挑战他们的支柱产业,所以要面临的挑战更大;我们选择德国作为海外第一个市场,因为我们对这个市场相对熟悉,我自己在德国有多年的生活经验和人脉资源积累,团队中也有很多人从德国回来,而且德国是传统汽车强国;选定市场后的第二步是产业布局,我们选择了与我们在擅长产业领域比较互补的海外合作机构,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以海外的合作机构作为背书,接触更多客户,实现海外的持续拓展。搭建海外团队,领军人物很关键,关键价值观的塑造也不能放松;在海外团队的培养方面,带着他们实际做业务,对于初创小公司而言,是最有效的培训方法。

Rxilient总部就在东南亚,我们的重点是东南亚和中东,这两个市场规模虽然不是特别大,但是增速很快。东南亚包括很多国家,我们也要进行市场细分,像新加坡属于比较成熟的市场,泰国、马来西亚是发展中市场,还有像印尼、越南人口基数大,本身医疗水平比较基础,处在快速发展期;我们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有针对性的不同产品策略。跨文化团队建设方面,我们尽量在每个国家找当地有经验的人,同时我们需要了解每个国家不同的情况,要找在当地真正生活工作过的人。


基于汉朔视角来看,出海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决定,在出海之前汉朔针对全球市场进行了深入研究;如何选择市场是紧随其后的问题,汉朔对欧洲、北美等不同地区市场进行了评估,此外,我们对新兴市场也进行了细分梳理,包括欧洲次发达地区、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等市场,不同地区各有特点;出海不仅仅是一个决策,企业需要做方方面面的准备,包括技术储备、战略布局、人才建设等;文化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想要成为既global又localized的公司,本地化很重要,增加外籍同事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很重要,同时要尊重当地文化,特别是ESG方面,要关注社会责任、关注可持续发展。

05 企业家论坛之二:提升硬核技术竞争力

PART.01 品驰医疗郝红伟:神经调控技术发展与创新品

驰医疗专注于神经调控类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神经疾病患者提供先进治疗手段,是中国植入式神经调控、脑机接口领域的领军企业。品驰医疗总经理郝红伟分享了品驰的硬核技术突破与产品体系,并展望了推动科学探索、创新造福患者的未来。

品驰医疗总经理郝红伟

围绕硬核技术的创新,郝红伟分享了品驰在神经调控领域的五大创新突破,为实现国产突破、高效服务客户、提升治疗效果带来积极价值。展望未来,郝红伟认为将来会有更精准、更智能、更安全的脑科学临床平台,脑机接口技术将更加成熟,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作为企业要通过持续科技创新和高质量产品来塑造品牌、打造口碑,创新和质量“两手都要硬”。

科技型企业的工程师文化、创新文化如何塑造?国产替代技术如何突破?创新管理的机制和激励体系如何构建?如何挖掘和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如何保护?……在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执委会成员陈瑞的主持下,品驰医疗总经理郝红伟、尚积半导体董事长/CEO王世宽、无问芯穹CEO夏立雪、进迭时空CEO陈志坚、精锋医疗COO/CTO高元倩,结合对市场的观察思考和自身实践,就打造硬核技术竞争力相关议题分享了看法。

我认为创新文化的核心是工程师文化,要特别重视研发、产品要有竞争力,这离不开两个方面的保障,一是公司管理层要尊重和理解研发,要让研发有一定的自由度,二是必要的薪酬激励要跟得上;管理上,我们有资深的总师级专家来把控研发立项,确保做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同时要有项目的时间线管理和分级管理。作为应用型的技术创新,我们也很重视潜力人才的培养,每年都开展校招,在神经调控领域很难找到本行业的资深人才,因为我们是引领性的,所以更多是自己去培养人才。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很重要,一是可以“进攻”,二是可以“防守”,特别是在医疗领域,这种防守的作用尤为重要。


关于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技术创新历程,我们提炼了三个“美好”:关于“商业之美”,我们强调作为国产替代,一定要在性能、产能上超过进口,而且价格上有优势;关于“技术之美”,我们坚持真正以客户为中心,充分理解客户心中最好的设备和最希望有的功能,以此来指导我们产品研发;关于“艺术之美”,我们要给客户提供最佳用户体验的设备。作为初创企业,我们也会充分调动客户的支持,并整合供应商的力量,来完善我们早期的工程师团队能力的不足。同时,我们也积极向“客户的客户”学习,看他们对于下游客户的要求是什么,对设备厂商的诉求是什么,这样我们能够面向市场做得更好;人才引入方面,我们会寻找本行业里有经验的人士,也会在一些通用职能上寻找跨行业的人才;同时,我们也积极引入和利用好外部资源。

我自己是技术出身,作为技术驱动型的创业公司,我们不怕遇到问题,就像是软件工程师已经习惯“DEBUG”,关键是要能够面对问题并及时调整。关于对技术团队的激励,我认为工程师获得客户的认可是极大的满足感来源,这种认可对团队具有极其正向的激励作用。工程师团队都是目标驱动的,我们也特别强调目标的上下协同,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团队协作成为提高整体效率的关键因素。优秀的人才竞争很激烈,作为CEO我非常重视核心团队的搭建,并且我们始终保持坦诚,彼此的认同感很重要。此外,AI领域的人才吸纳,我们还特别看重价值观与成长性,我们很愿意从高校去寻找优质的潜力人才。知识共享与技术保护并不矛盾,专利是一种制度,让技术生态得以良性运转;从企业的角度,很多技术未必很快被客户用起来,专利也是一个手段去倒逼技术人员思考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于初创技术企业如何找到人才,我们的原则是千方百计找到最厉害的人,沿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几个维度,分别从最好的团队去找人;在文化构建上,我们有几个关键词,分别是“平权、透明、共享和共建”;从技术而言,RISC-V代表的就是科技平权,所以我们也很推崇平权文化,特别在技术讨论时候充分尊重各种观点。“超高目标”是我们管理上的另一个特点,团队是不知道自己的能力上限的,我们会给团队定超高目标,充分激发团队的潜力。人才引进方面,我们“抓两头”,一头是技术领域的“明白人”,能把控相应技术领域,保证公司底线;另一头是有潜力的年轻人,包括校招。我们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一些关键词,包括聪明、强自驱力、开放、皮实。

技术创新型企业拼销售渠道是没有优势的,核心是要持续推动产品升级,我们的理解是公司一把手必须是最大的工程师,每一代产品的定义和路线选择,本身的风险是很大的;所以一方面老板要懂技术,能识别关键用户需求和技术路线,另一方面要重视关怀与团队管理;管理实践当中,我们形成了一种“契约文化”,我们会自己评估项目目标的可行性,一旦确定目标就要不折不扣履行完成;人才培养方面,直接招聘、自己培养与内部转岗各占三分之一,从结果来看,内部转岗的成功率是最高的。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从技术角度,我赞同马斯克的做法,最底层的算法是不申请的;商业角度,很赞成郝老师的“攻/防”论,从过往融资经验来看,投资人团队对IP格外看重,所以要充分保护自己。

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执委会成员陈瑞做总结致辞,他对嘉宾们的精彩分享以及杭州资本、余杭区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君联将一如既往通过高质量、积极主动的增值服务,为企业成长赋能助力。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执委会成员王俊峰、陈瑞分别主持论坛环节;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首席管理顾问汪海涛主持本届年会。